最新目录

自然人文印记聚焦拓印嵩山计划公共艺术活动

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拓·印嵩山计划”公共艺术活动暨“拓·印嵩山计划”公共艺术展,于4月8日在登封禅心居正式启动, 5月14日至6月11日以展览的方式与公众互动。参与的艺术家分别用拓印、雕塑、影像

“拓·印嵩山计划”公共艺术活动暨“拓·印嵩山计划”公共艺术展,于4月8日在登封禅心居正式启动, 5月14日至6月11日以展览的方式与公众互动。参与的艺术家分别用拓印、雕塑、影像等方式进行了现场创作。该活动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雕塑学会、登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禅心居联合主办。参展人员由特邀艺术家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共同组成。

拓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播的一门艺术,应得到广泛的认知和传承。近十几年来,公共艺术逐渐被人们广泛认同,但还没有被我们完全消化,中国的公共艺术理论和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公共艺术是每个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只有不断地完善公共艺术理论体系,不断厘清公共艺术实践的边界,中国的公共艺术才能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逐渐走向成熟,被全社会广泛接受。“拓·印嵩山计划”是丰富中国公共艺术实践的一次很好尝试,通过认识和记录嵩山的自然形态和人文形态的印迹,让拓印这项古老的技艺以一种公共艺术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体现了公共艺术的公众性和参与性。

以下是展览现场部分作品欣赏:

开幕式现场一

开幕式现场二

A.部分艺术家采用拓的方式,拓制主办地禅心居的各种实物来诠释“拓”的意义

马勇《秦砖汉瓦1》

李尚可《朴素无华》

张卫星《古塔》

隋东亮《花开 山》

刘永《 心之桃花》

石二军《岁月》

马刚《山水系列1》

张凡《触摸经历之门的残痕》

B.部分艺术家进行地景艺术现场创作,体现“印”的内涵

《木鱼》

作者:解少勃

材质:木

作品说明:木鱼——佛家之法器,盖取“鱼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鱼,击之,用以诫昼夜思道。该作品选用嵩山当地的树枝为材料,以木作鱼,取其木鱼之字音字义,若白云苍狗、野马尘埃,似逍遥游中之鲲鹏,遨游于天地之间,与嵩山万物同生共长,意趣盎然。

《烛·烛》

作者:朱宇翔

材质:石

作品说明:《烛·烛》以燃烧的蜡烛为原形,用废弃的石柱来表现融化的蜡烛,用石头表现燃烧的火苗。蜡烛的定义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也正对应佛家常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山·印》

作者:徐东华

材料:青砖、青瓦

作品说明:嵩山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气势磅礴,景象万千。作品以山为背景,以形写山,以山印形。青砖为柱,青瓦堆叠成墙,随着节奏的起伏变化,构成一种韵律和禅意之美。

《黄衣》

作者:连文莉 孔文龙

材质:黄色棉麻布

作品说明:“度”释为“度化”,使人醒思自新,破迷开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创作地的理解,给“禅心居”自然一物“镀”金身,表达佛度世间万物,人们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天地之中》

作者:宋文超

材质:姜石

作品说明:在中国人早期的宇宙观中,中国位居天地之中,中原是中国之中,中原之核心则在嵩山。作品以嵩山脚下特有的裂姜石为创作材料,在东经112°58′28. 98″,北纬34°30′24.14″的禅心居,摆放成一个直径600cm、中空90cm的正圆型图案,寓意天地之中,正南正北一条宽30cm的带状造型贯穿其中,形成一个抽象的“中”字,表现“天地之中”的主题。

《莲语禅心》

作者:李磊磊

材质:石

作品说明:该作品是以地景雕塑的形式,用大小不等的石块表现一朵即将绽放的莲花。“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莲是禅意的化身,在幽静的丛林中放置一处如曲折小径的莲花地景作品,是否能让人止步静静地思考一下人生?

《佛陀》

作者:孙月峰

材质:石、木、青砖

作品说明:巍巍嵩山,地处天地之中,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发源地,禅宗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佛教的一种独特认知。该作品运用嵩山脚下的天然材料,塑造了一个佛陀的形象,表达一种万事万物皆具佛性的理念。

文章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网址: http://www.zgncslsd.cn/qikandaodu/2021/0306/522.html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项目安全管理
下一篇:感受生活河南省第二届工笔画提名展开幕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投稿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编辑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版面费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论文发表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